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佛像訂製-唐山佛俱行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075154036567676&wfr=spider&for=pc"

前不久,在太原舉辦了盛大的天龍山佛首回歸儀式。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第一次從日本回歸故土。天龍山石窟堪稱最為精妙的隋唐石窟群。1920年代,日本商人山中定次郎通過用金條賄賂等手段,勾結國內商賈,將四十多個天龍山佛像的佛首砍了下來,只剩下殘缺的肢體,并在幾年后拍賣。從此這些佛首流落世界各地,尤其是日本根津美術館收藏最多。
佛首回歸當然是一個大事件,在任何意義層面都是如此。但是與官方儀式的隆重相比,這個信息迅速淹沒在各種短視頻中了,甚至都沒蕩起什么漣漪。當然我們可以列出很多的原因,也可以此為題做一篇社會學論文,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已經不認識,或者說我們已經不會“看”佛像了。
天龍山佛首及“知有愧”
佛像首先屬于精神文化范疇,而不是尋常所謂的藝術品,精神性才是其第一屬性。長期將其置于美學或考古范疇之內不正是有一個顛倒了方向的問題嗎?如此,研究再多也無法抵達其本質。比如,當我們“看”天龍山佛首的時候,當然事先可以知道“天龍山樣式”的美學特征是什么,現場也可以想到類似雄健、柔和、飄逸、高雅等等詞匯。但是怎樣解釋,當鏡頭推近時(是的,鏡頭不推,我們也會無視的),我們看到大佛的頷首而笑,從心底涌出的那種感動?
當然一定會有人說,哪有,我就完全無感。當然,要堅決捍衛別人不感動的權利,畢竟即便是釋迦族的人,也有一些人看佛陀始終只看到一個丑八怪的。


關鍵字標籤:佛像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